近年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大力推展TTQS台灣訓練品質系統,希望產業界藉由TTQS的導入讓內部員工的訓練方案能夠更加系統化,並且有效落實、驗證成果,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優勢;人力資源是企業永續發展或轉型的最重要關鍵因素,多數企業經營者也都能深切體認,而適用的人才通常有兩種管道,一是由外部甄選或挖角,二是透過內部的員工職涯管理再施予特定訓練的培養,兩種管道所產生的機會成本因企業規模大小及產業屬性不同而有所差別,不過依筆者多年的輔導經驗觀察,成功突破企業生命週期的案例通常都是兩種管道交叉並行靈活運用,有的是先透過外部人才激盪內部的組織變革而帶動訓練的動機,有的是先利用訓練計畫提昇內部共識進而吸引外部優質人才加入,所以『策略規劃與目標管理』就成了影響大局的起始點。
談到策略目標,也就是TTQS計分卡中的Plan,在輔導的實務過程中發現,中小企業經營層雖能提出企業發展的願景,但是所導出的短期目標與因應對策往往受限分析能力而出現關聯性不佳的問題,這部份的解決方式就必須利用專案管理的概念,將計畫的目標依照各部門職掌拆解功能性工作分項,再把各工作分項詳細列出執行步驟,每一步驟可以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P.I.及時程表,最後各部門主管即可根據前述應達成的K.P.對照所屬人力之職能狀況,核定出缺口而提出訓練需求,不過這其中影響後續成果評估的可驗證性是否客觀,主要還是如何提高員工訓練之意願;然而中小企業往往因資源不足而無法推出豐富的獎勵措施,為解套此種旱象,筆者於個案的輔導過程中必定鼓勵業者爭取政府相關計畫的補助,好處有三:
- 補助計畫的申請書撰寫階段,經營團隊可以仔細思考企業內部的能量及市場需求,從而發掘成長或轉型的創新方向,且申請書的格式也就是一種專案管理,Plan的明確性就非常充份了。
- 如果通過計畫委員核定補助,在整個執行過程中必須完成期中與期末查核,所以關鍵績效指標KPI均有政府單位(主要為經濟部)所委任之專業審查委員的查核報告,可順勢作為TTQS計分卡中Outcome之佐證。
- 計畫順利結案核銷即可獲得補助金額,可以將該筆金額針對專案人員做適當的激勵,員工亦能得到更大的成就感,依據經驗通常能帶動內部人員更積極提案,進而塑造出不同的企業文化。
以下是筆者整理適合中小企業申請的專案:
- 經營面:國家磐石獎、小巨人獎、創新研究獎
- 產品面:國家品質獎、中小企業品質管理提升計畫
- 人資面:國家人力創新獎
- 行銷面:經濟部商業司協助服務業創新研究發展計畫SIIR、GSP優良廠商認證、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輔導台灣企業建立全面品牌管理系統、台灣品牌企業海外推廣行銷補助、台灣精品獎
- 研發面:經濟部技術處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經濟部工業局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CiTD
許多TTQS輔導顧問常會建議企業導入平衡計分卡的模式來架構整體策略構面的目標與方案,不過實際上中小企業體系內的中階或基層主管在管理學領域的專業涉獵普遍較弱,所以往往不容易體會平衡計分卡與目標管理的精隨,以致於所規劃的策略地圖如同品質不良的衛星導航系統,走錯方向反而得不償失,如果剛好遇到產業經驗不足的學院派TTQS評核委員,看到導入BSC的策略地圖就在Plan的項目中加重計分,則容易導致後段Outcome無法對應目標的窘境,最後演變成企業在Plan、Design、Do、Review都有很好的成績,但就是提不出成果評估,當然也無助於企業的發展或轉型計畫。
企業在申請補助計畫或獎項的同時,會接觸到政府相關的輔導執行單位、技術移轉或技術合作的專業單位,這些參與的外部專家於對策方案執行的過程中最瞭解企業內部的狀況,進而成為訓練計畫的潛在課程提供者,人資單位在Design設計訓練產品時利益關係人的參與就能進行得非常完美,課程規畫自然更能符合目標與需求;建議中小企業應善用經濟部管轄的財團法人研究或輔導機構(如工研院、金屬中心、塑膠中心、食研所、外貿協會、中國生產力中心、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等)、各大學院校之研發處或附設之研究發展基金會,借力使力,拓展視野,將更有助於未來發展方向的分析能力。
最後,仍然再次肯定TTQS訓練品質系統的有效性,但是要讓企業因導入TTQS而受益,癥結點還是在於企業如何整合運用政府的外部資源以跟隨行政院的產業發展策略,以及強力提升職訓局評核委員的產業專業素養與實務經驗,成為提供企業在人力資源發展的最佳輔導平台。
撰文者:陳威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動服務團顧問師、TTQS人才發展品質系統輔導顧問)